《《組合圖形的面積》作業設計》這是優秀的教學設計文章,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!
測試卷
《組合圖形的面積》作業設計
教材來源:小學《數學》教科書/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
內容來源:小學五年級《數學(下冊)》第三單元
主題:組合圖形的面積
適合對象:五年級一班學生
作業性質:課中作業
設計者:付媛媛/鄭州市二七區羅溝小學/18736031042
作業目標
1.通過觀察和交流,理解組合圖形的含義。
2.通過動手操作、探索交流,能把組合圖形分解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并計算出它的面積。
3.能運用所學的知識,解決生活中有關組合圖形面積的實際問題,并能用自己的語言闡述思考過程;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;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。
作業設計
(一)課中作業
題目序號1題型填空題
作業題指標目標指向能力層級題目難易度完成用時(分鐘)
目標1熟練掌握一般8分鐘
1.求下面圖形的面積。
2.同學們,你們能幫老師計算一下下面圖形的面積嗎?
6cm
10cm
4cm
12cm
三、評價標準
對于第一題的評價標準:學生不僅要正確計算,同時要能用自己的語言闡述思考的過程。
對于第二題的評價標準:學生在正確計算的同時,體會解決問題的算法多樣化。
評價、反饋的形式及其合理性分析
對于第一題的反饋:可以在課堂上采用獨立思考、合作交流的形式進行。
對于第二題的反饋:可以采用自主探索、全班展示的形式進行。
這樣評價與反饋,不僅有利于本節課的目標達成,更重要的是重視學生思維過程的展現,有利于綜合能力的形成,同時學生也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。
學生完成作業情況估計或學生作業情況分析
對于第一題90%的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應能完成;對于第二題,80%的學生能獨立完成,絕大部分學生通過合作交流也能完成,而且部分學生還能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。
六、補救或改進措施
對于學習程度較困難的學生來說,第二題有一定的難度,個別學生可能無從解決,教師可以通過引導,讓學生動手操作,再次經歷組合圖形的拼、拆過程,及時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,提高學生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的能力,感受數學探究的樂趣。
作業設計說明
《組合圖形的面積》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形、正方形、平行四邊形、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,進一步探討研究圖形的面積,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解決的問題。力圖通過學習,學生不僅掌握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,提高分析和綜合能力;另一方面,學生能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,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。因此,依據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和學生的實際,認真確定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,為了使學習目標得到很好的落實,依據目標設計了兩道作業題目。
在進行本節課的作業設計時,力圖遵循:
依據課時學習目標
堅持四基四能的要求
3.關注作業的思考性、生活性
4.關注作業的思考性、生活性
5.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培養
《組合圖形的面積》作業設計這篇文章共3401字。
相關文章
《天上街市教學設計一等獎10篇》:第1篇天上街市教學設計一等獎 教學重點: 1、理解詩人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?! ?、學習本文自然的聯想和豐富的想象?! ?、體會本文語言的樸素、節奏的和諧?! 〗虒W時間: 一課時 教學過程: 一、導
《勸學教學設計一等獎10篇》:第1篇勸學教學設計一等獎 【教學目標】 ?。?、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,能理解課文內容大意,并背誦全文?! 。?、在感知語句大意的基礎上,揣摩重點詞語的含義?! 。?、品味人物對話并說出通過對話表現人物特點的作用?! 。?、